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Multiple Service Transmit Platform)是指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平台。而基于SDH的MSTP则是通过SDH技术来实现MSTP,即MSTP over SDH。
欲更多了解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概念介绍的请进入。
目前的MSTP通常都是基于SDH,其主要理由是SDH网络已是我国最广泛、最基础的光传输网络,MSTP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SDH网络资源;能够保证MSTP运营的平滑过渡,安全运行(包括网络的保护方式,以及CoS、QoS等);MSTP设备可以只是在SDH设备上附加了一部分功能而已,实现较容易,技术成熟。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238《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规定了MSTP over SDH的技术要求,包括基本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和网络管理等方面。下述对YD/T 1238相关技术要求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若要详细了解该标准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
附件: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一、MSTP的功能
1、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基本功能要求
下图1-1为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基本功能模型。基于该功能模型其基本功能要求列于下表1-1中。
图1-1: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基本功能模型(YD/T 1238-2002)
表1-1:MSTP的基本功能要求
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主要功能要求
YD/T 1238给出的主要包括:SDH功能;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可选);以太网接口映射到SDH虚容器的要求(详见下表1-2);以太环网功能(可选);ATM层处理功能;等等。
表1-2:以太网接口映射到SDH虚容器的关系
二、SDH上传送以太网MAC帧的协议
SDH上传送以太网MAC帧的协议涉及到有三个:点对点协议(PPP)、链路接入协议-SDH(LAPS)和通用成帧规程(GFP)。关于PPP封装MAC帧应符合IETF RFC 1661、1662、2615等;LAPS封装MAC帧应符合ITU-T X.86建议;GFP应符合ITU-T G.7041建议。
三、性能指标要求
1、PDH性能指标
它包括:PDH支路的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抖动和漂移的产生等内容。
2、SDH性能指标
它包括:STM-1和STM-1e接口输入抖动容限;STM-4/16/64接口输入抖动容限;STM-N接口输出抖动;SDH接口的误码率要求等内容。
3、以太网性能指标
包括: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的性能指标;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的性能指标等。
4、ATM性能指标
包括:ATM信元传送性能指标。其中,定义了三个QoS性能指标级以及它们的相关性能:QoS级1、3和4,分别对应于ITU-T定义的业务级A、C和D。对发送信元到STM-1或4接口的ATM连接经过ATM的功能模块的性能指标详见下表3-4(暂定值)。
表3-4:对发送信元到STM-1或4接口的ATM连接经过ATM的功能模块的性能指标
欲详细了解ATM性能指标的请进入。
四、接口要求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接口配置应支持下述接口:
1、SDH接口:
包括光口(STM-1/4/16/64)和电口(2M、34M、45M和155M),应分别符合GB/T 16814及相关ITU-T建议的要求。
2、以太网接口
包括10/100M接口(分别应符合802.3、802.3u要求)、1000Base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应符合802.3z的要求)
欲详细了解以太网接口及要求的请进入:10/100M接口;1000M接口
3、ATM接口
支持的接口及指标要求应符合YD/T 1109《ATM交换机技术规范》的要求。
欲详细了解YD/T 1109要求的请进入。
五、定时和同步要求
对于频率准确度、保持特性、牵引入/牵引出范围的指标要求详见下表5中。另外,YD/T 1238还对同步时钟来源、基准时钟的转换、定时时钟的输出、定时时钟接口的物理特性与漂移与抖动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表5:时钟的频率准确度、保持特性、牵引入/牵引出范围的指标要求
六、保护倒换要求
基于SDH的SMTP应支持保护倒换功能,可选用复用段保护(MSP)、子网连接保护(SNCP)、ATM VP保护和以太网STP保护。MSP和SNCP应遵照ITU-T G.841、842建议;ATM VP保护应遵照ITU-T I.630建议。YD/T 1238同时给出了这些保护方式的倒换准则。
七、网络管理功能
基于SDH的SMTP设备管理系统完成标准管理信息的交换及安全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管理的对象包括:SDH;ATM;以太网。网元间通过ECC协议栈或TCP/IP协议栈通信。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图7所示。YD/T 1238给出了网络管理功能的具体内容。
图7:基于SDH的SMTP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欲更多了解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节能参数要求的请进入。
八、相关的说明
1、关于RPR与MPLS技术
现有的以太网技术是无连接的,为了能够在以太网业务中引入QoS,MSTP需要在以太网和SDH之间引入一个智能适配层,并通过该智能适配层来处理以太网业务的QoS要求。目前智能适配层的实现技术主要有弹性分组环(RPR)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两种。因此,对于基于SDH的MSTP的技术要求,我国还有两个通信行业标准:YD/T 134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R)功能部分》和YD/T 1474《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内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功能部分》。目前这两个标准与YD/T 1238一起构成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总体技术要求。
欲详细了解基于SDH的MSTP总体技术要求的标准情况的请进入。
2、关于GB/T 51242的规定
在GB/T 51242-2017《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也对基于SDH的MSTP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给出的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基本功能模型如下图8-2所示,与图 1-1相比,多了RPR和MPLS的处理功能,具体功能要求见上述3个行业标准中的要求。
图8-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的基本功能模型(GB/T 51242-2017)
欲更多了解基于SDH的MSTP的组网建设要求的请进入。
欲进一步了解使用LAPS实现Ethernet over SDH相关标准情况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