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关于数字同步网的相关建议书不是很多,但我国相关数字同步网的标准规范都是参照ITU-T的相关建议制定的。ITU-T关于数字同步网的相关建议为G.81x系列,主要由以下几个:
1、G.810建议书
ITU-T建议 G.810《同步网络的定义与术语》于1988年11月发布第一个版本,目前是第二个版本,修订于1996年8月。该建议提供用于与定时和同步有关各建议书中使用的定义和术语(数量约85个),它还提供了关于限制相位变化和数字系统缺陷的背景信息。G.810建议共有9章与2个附录,其章名与附录名称被汇列于下表1中。若要详细了解G.810建议书具体内容的请查阅附件1。
表1:建议书G.810的目录
附件1:G.810(08/1996)《同步网络的定义与术语》
欲进一步了解G.810的部分术语解释请进入。
2、G.811建议书
ITU-T建议 G.811《主参考时钟的定时特性》于1976年10月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目前已是第五个版本,经过了1980年11月、1984年10月、1988年11月和1997年9月四次修订。并在2016年4月发布了1号修正案。ITU-T G.811建议书概述了在同步网络中用作主参考时钟(我们称之为基准参考时钟)的定时设备的最低要求。这些网络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和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G.811共有9章的内容,汇列在下表2中,表中也列出了1号修正案的内容目录。若要详细了解G.811建议书具体内容的请查阅附件2。
表2:建议书G.811的目录(含修正案)
附件2:G.811(09/1997)《主参考时钟的定时特性》
欲进一步了解G.811规定指标介绍的请进入。
3、G.811.1建议书
ITU-T建议 G.811.1《增强主参考时钟(ePRC)的定时特性》于2017年8月第一次发布。ITU-T G.811.1建议书概述了适用于频率同步的增强主参考时钟(ePRC)的要求,这些要求适用于设备规定的正常环境条件。G.811.1建议共有10章,其章名汇列于下表3中。若要详细了解G.811.1建议书具体内容的请查阅附件3。
表3:建议书G.811.1的目录
附件3:G.811.1(08/2017)《增强主参考时钟(ePRC)的定时特性》
4、G.812建议书
ITU-T建议 G.812《适用于同步网络中的节点从时钟的定时特性》目前已经过5次修订,第六个版本是于2004年6月发布的。该建议书概述了在同步网络中用作节点时钟的定时设备的最低要求。这些要求涉及频率准确度;牵引入、保持入和牵引出范围;噪音的产生、容限和传递;瞬态响应和保持性能等。节点时钟适用于SDH和PSTN网络应用。该建议书包含三种时钟的规格。I型时钟主要用于2048kbit/s系列的网络。II型和III型时钟主要用于特定1544kbit/s系列的网络包括速率1544kbit/s、6312kbit/s和44736kbit/s。此外,该建议书还包含附件A中另外三个时钟的规范:IV型通常部署在支持1544kbit/s的现有网络中;V型和VI型时钟是在该建议书的1988版本中为传输和本地节点应用而定义的。G.812建议书共有12章、1个附件和2个附录,它们的名称都汇列在下表4中。若要详细了解G.812建议书具体内容的请查阅附件4。
表4:建议书G.812的目录
附件4:G.812(06/2004)《适用于同步网络中的节点从时钟的定时特性》
欲进一步了解G.812规定指标介绍的请进入。
5、G.813建议
ITU-T建议G.813《SDH设备从时钟(SEC)的定时特性》于1996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2003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该建议书概述了根据由同步数字系列(SDH)管理原则运行的网络设备同步中使用的定时设备的最低要求。2003年版的ITU-T G.813建议书除了一些编辑要点之外,还包括两个技术要点: 其一是, ITU-T G.813建议书已经公布的G.813 的2001年1号更正案中的方案2的抖动容限8.2 b)。其二是,第7.3条中对选项1和2的STM-64抖动生成值的介绍。G.813建议书共有11章和2个附录,它们的名称汇列在下表5中。若要详细了解G.813建议书具体内容的请查阅附件5。
表5:建议书G.813的目录
附件5:G.813(03/2003)《SDH设备从时钟(SEC)的定时特性》
欲进一步了解G.813规定指标介绍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