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霍夫曼发明了一种文件传真的编码技术,称为Hunan编码,简称MH码。MH码是利用水平方向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对一条扫描线各个不同的持续长度(像素连续出现的个数)进行编码。实践证明,MH编码具有编码效率高、差错与灵敏度均小和容易扩展等优点。这个编码技术被ITU-T建议作为三类文件传真终端的信元数据编码方案,称之为一维编码方案。之所以称之为一维编码方案,是因为它只注重于一条扫描线上数据的编码,即只关注于水平方向。
后来,ITU于1980年的建议中,推出了二维编码方案,称为mread编码,简称MR编码。它是一维编码方案(MH码)的扩展,实际上是一维和二维编码的混合编码。对于二维编码方案,它不仅考虑到水平方向相邻像素的相关性,而且同时也考虑到垂直方向上线与线之间像素的相关性。
关于G3传真机的编码方案,在ITU-T建议T.4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欲具体了解ITU-T T.4建议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一、一维编码方案
1、数据的编码
一行扫描线的数据是由一系列可变长度的码字组成。每个码字代表一个持续长度,要么全白,要么全黑。白和黑持续长度交替进行。总共1728个图像元素代表了一条215毫米长的水平扫描线。
为了确保接收端保持颜色同步,所有数据行都将以一个白持续长度码字开始。如果实际的扫描线以一个黑持续长度开始,则发送一个持续长度为零的白色持续长度。在一条扫描线的最大长度(1728个图像元素或像素)的黑色或白色的持续长度,由下表1-1-1和表1-1-2中的代码所定义。表1-1-1的编码称为终接码(Terminating codes);表1-1-2的编码称为构造码(Make-up codes),分为a、b两个表格(具体应用见表中备注)。每个持续长度由一个终接码字或一个构造码字加上一个终接码字表示。
表1-1-1:终接码
表1-1-2:构造码
在0到63像素(pels)之间的持续长度,使用相应的终接码字进行编码。注意,对于黑色持续长度和白色持续长度,有不同的代码字。在64到1728 像素之间的持续长度,首先由代表等于或小于所需持续长度的构造码字进行编码;然后是终接码字,终接码字代表所需的持续长度和由构造码代表的持续长度之间的差异。
2、行结尾(EOL)码字
行结尾(EOL, End-of-line)码字跟在每一扫描线数据后面。它是一个在有效的数据行中永远找不到的唯一的码字,因此,在错误突发后可能要重新同步。此外,此码字将设置在一页面的第一行数据之前。其格式为:000000000001
3、填充(Fill)码字
通过发送“填充”,可以在消息流中插入间歇。填充可以插入扫描线数据和EOL之间,但不能插入扫描线数据内。必须加入填充码来保证数据、填充和EOL的发送时间不小于在报文前控制规程所建立的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填充位的最大传输时间应小于5秒。其格式:可变长度的0字符串。
4、返回控制(RTC)码字
返回控制(RTC,Return To Control)即:通过发送六个连续的EOL来指示文档传输的结束。继RTC信号之后,发送机将发送帧格式的“post message”命令和ITU-T建议T.30中定义的控制信号的数据信令速率。其格式为:
000000000001…000000000001 (总共6次)
5、一维编码方案格式
图1-5-1和图1-5-2阐明了上述定义的信号之间的关系。图1-5-1显示了从传输页面的开头开始的几条扫描线数据;图1-5-2显示了页面的最后一行扫描线编码。标准码表或扩展码表的标识和选择应在T.30控制规程的消息前(阶段B)部分进行。
图1-5-1:传输页面的开头开始的几扫描线数据
图1-5-2:页面的最后一行扫描线编码
二、二维编码方案
二维编码方案是上述一维编码方案的可选扩展方案。二维编码方案是对迁移像素的相对位置所进行的编码。编码后的数据压缩比更大,效率更高。在ITU-T建议T.4中给出的二维编码方案的内容包括:
1、数据的编码,包括参数K的设置与选择;一维编码(同上);二维编码(包括迁移像素的定义、编码模式(通过模、垂直模与水平模)、编码过程、扫描线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像索的处理)等。
2、线同步码字
3、填充(Fill)码字
4、返回控制(RTC)码字
5、编码距离
二维编码方案的具体内容相对较多,请详见ITU-T T.4建议书。
欲详细了解ITU-T T.4建议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三、扩展的二维编码方案
在 ITU-T建议T.6 第2.2节中指定的基本传真编码方案可用作为三类传真终端的选用编码方案。限定此编码方案在T.4的第3.3节中指定的误码纠错方式中使用。
四、递增双层图像压缩方案
ITU-T 建议T.82中规定的递增双层图像压缩方案(progressive bi-level image compression scheme)用于三类传真终端时必须遵照ITU-T建议T.85相关章节中描述的应用规则。限定此编码方案在T.4的第3.3节中指定的误码纠错方式中使用。
欲进一步了解ITU-T T.30建议规定的G3传真终端传输规程内容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