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TU-T G.780建议《SDH网络的术语与定义》给出的网络节点接口(NNI,Network Node Interface)的定义是:网络节点上用来与另一个网络节点互连的接口。那么,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自然是:SDH网络节点上用来与另一个网络(当然包括SDH网络本身)节点互连的接口。为此ITU-T G.707建议《SDH网络节点接口》,专门对该接口进行了规范。我国相关标准参照ITU-T G.707建议,转化为我国的技术标准文件。现将关于SDH网络节点接口的标准规范情况做如下介绍。
一、ITU-T G.707建议
1、G.707建议的历史
ITU-T G.707建议的第1个版本发布于1988年的11月25日,当时的建议名称为《SDH比特率》,目前最新版本是 2007年的第7个版本。在1996年修订(第4个版本)时,变成现在的名称《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它同时取代了1993年版的G.707《SDH比特率》、1991年版的G.708《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和1991年版的G.709《同步复用结构》,即将G.707、G.708和G.709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使用《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像G.709已不再是关于SDH技术的标准编号,成为OTN的标准编号。G.707已经过6次修订,各版本发布的时间详见下表1-1。当然对于第7个版本目前还有两个修订单和一个指南。
表1-1:G.707建议各版本的情况
2、G.707建议的内容
G.707建议涉及网络节点接口(NNI)规范,这些规范对于在同步数字体系(SDH)接口上实现网络元素互连是必要的,以便传输不同类型的有效载荷。下图1-2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网络配置,以说明G.707建议中指定的NNI的位置。G.707建议提供了同步数字网络节点接口STM-N信号的要求,包含B-ISDN,具体要求内容有:STM-N信号的比特率;STM-N信号的帧结构;客户端信号(如PDH、ATM和以太网)元素的映射和复用进STM-N帧的格式;在STM-N帧的不同开销中实现和功能等。
图1-2:NNI的位置(图3-1/G.707)
目前2007年版本的G.707建议的主要内容共有11章、8个附录所组成(还有14个附件不构成建议的组成部分),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1-2中。若要详细了解2007年版本G.707建议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1。
表1-2:2007年版本的G.707建议的目录
附件1:G.707(01/20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
二、通信行业标准YD/T 1017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01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是G.707建议在我国的直接标准转化,两者的内容组成基本是一致的,但转化时结合了我国网络的具体情况做出了适当的修改(主要是删除了与VC-11/2、TU-11/2、AU-3和STM-0相关的内容等)。YD/T 1017目前已经历两个版本。
1、第1个版本:1999年版
在1999年4月18日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YD/T 1017-1999《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并于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但后来在2011年6月1日被YD/T 1017-2011所代替。该标准是参照1996年版(第4个版本)的G.707建议而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与G.707建议相关部分相一致。该标准对SDH网络的NNI的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规范,以保证用于传送各类净荷的SDH网元能够互连。
2、第2个版本:2011年版
由于G.707在2007年已经发布了最新的第7个版本,因此我国对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2011年的6月1日工信部发布了修订版,即YD/T 1017-2011《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同时代替了第1个版本YD/T 1017-1999。新版本与老版本的相比的主要变化汇总于下表2-2-1中。
表2-2-1:YD/T 1017-2011与YD/T 1017-1999相比的主要变化
2011年版标准对应于G.707的2007年版本,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主要差别详见下表2-2-2中。该版标准规定了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NNI)的技术要求,包括:STM-N 信号的比特率、STM-N 信号的帧结构、用户信号单元到STM-N帧的映射和复用格式,及在同步数字网络的NNI处STM-N帧的各种开销的定义和功能的实现。适用于公用电信网中以光纤为基本手段的传输网,包括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和中继网。接入网、专用电信网以及无线传输网也可参照使用。YD/T 1017-2011的主要内容共有11章、9个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2-2-3中,与表1-2相比,其内容组成几乎相同。若要详细了解该版本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2。
表2-2-2:YD/T 1017-2011与2007年版G.707的差别
表2-2-3:YD/T 1017-2011的目录
附件2:YD/T 1017-2011《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
三、我国的其他标准
在我国,还有其他标准,只选取现今ITU-T G.707建议的其中一部分,独立称为标准,成为SDH网络NNI信号的专门部分规范。其主要原因是ITU-T关于SDH网络NNI的早期建议是分为G.707、G.708和G.709等所致。这些标准在90年代里参照早期的ITU-T关于SDH网络NNI的建议发布了第1个版本;在G.707建议修订为2007年版本后,集中又在2008年进行了修订。这些标准主要是:
1、GB/T 14731
我国在1993年12月5日发布了GB/T 14731-1993《同步数字体系的比特率》,并于1994年8月1日起实施。由于在1993年前G.707建议的名称是《同步数字体系的比特率》,所以当初该标准是参照1993年版的G.707建议而制定。GB/T 14731-1993仅规定了SDH的比特率系列,我国选用STM-N的N=1、4、16。
在G.707建议修订为2007年版本并进行了几个建议的合并后,我国继续沿用GB/T 14731标准编号,在2008年10月7日发布其修订版,即GB/T 14731-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比特率》,并于200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代替了1993年版本的GB/T 14731。修订版中N=0、1、4、16、64和256,与2007年版的G.707建议一致。
欲详细了解GB/T 14731-2008标准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2、GB/T 15409
我国在1994年12月28日发布了GB/T 15409-1994《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的帧结构》,并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参照早期的G.708建议中相关部分而制定的,只是规定了NNI的STM-N信号的帧结构要求,只规定了N=1、4和16的STM-N信号帧结构。
在G.707建议修订为2007年版本并进行了几个建议的合并后,我国继续沿用GB/T 15409标准编号,在2008年10月29日发布其修订版,即GB/T 15409-2008《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的帧结构》,并于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代替了GB/T 15409-1994。修订版只选取了G.707中的第6.2节、第9章和第11章的内容,其中N=0、1、4、16、64和256,与2007年版的G.707建议一致。GB/T 15409-2008的章节名称详见下表3-2。
表3-2:GB/T 15409-2008的目录
欲详细了解GB/T 15409-2008标准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3、GB/T 15940
我国在1995年12月21日发布了GB/T 15940-1995《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的基本复用结构》,并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参照早期的G.707建议中相关部分而制定的,只是规定了NNI的STM-N信号的复用结构要求,只规定了VC-12/3/4复用到STM-N信号的复用结构和复用方法。
在G.707建议修订为2007年版本并进行了几个建议的合并后,我国继续沿用GB/T 15940标准编号,在2008年10月7日发布了其修订版,即GB/T 15940-2008《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的基本复用结构》,并于200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代替了1995年版本的GB/T 15940。修订版中结合我国网络的具体情况规范了与2007年版的G.707建议相一致的复用结构及复用方法。GB/T 15940-2008的章节名称详见下表3-3。
表3-3:GB/T 15940-2008的目录
欲详细了解GB/T 15940-2008标准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上述ITU-T建议和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了同步数字网络节点接口STM-N信号的基本要求,但对于接口的技术要求是在其它标准中规定的,这些技术要求包括接口的分类和应用代码、规范参数等。
欲进一步了解STM-N接口技术要求标准情况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