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信人在线![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通信局(站)直击雷的防护

浏览:5331  来源:通信人在线  日期:2019-09-15

通信局(站)首先要防止直击雷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方法或装置能阻止雷电的产生,采用金属材料接闪,引下雷电流并导入大地是目前常用的最有效的外部防雷方法。

通信局(站)的雷电防护是采用的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设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通信局(站)对于直击雷的防护主要是依靠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设施主要是用于减少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或者主要防止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效应。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是由接闪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等所构成。通信局(站)的天线、建筑物等都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

欲更多了解有关通信防雷系统介绍的请进入

一、外部防雷装置

1、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接闪器也称避雷针,关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我国防雷规范已与国际接轨,采用IEC推荐的滚球法来确定。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做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以单支避雷针为例,其保护范围如图1-1所示,h为避雷针高度,hr为滚球半径,图中所示为h<hr的情形。当hhr时,用滚球法确定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如下:其一,距地面hr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其二,以避雷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其三,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避雷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的部分(即球面达不到的阴影部分)就是保护范围,它是一个对称的锥体。单支避雷针当h>hr时,半径为hr的球与避雷针和地面相切,绕避雷针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阴影区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分为三级,每级所要求的滚球半径hr的取值是不同的,具体详见下表1-1中。其中是将国家级计算中心和国际通信枢纽划归为二级防雷建筑,则滚球半径hr取值为45m,其他通信局站应为三级防雷建筑,则滚球半径hr = 60m

1-1:滚球半径hr的取值

2外部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50057,对于外部防雷装置中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材料、尺寸、制作和安装等技术要求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在通信局(站)的直击雷的防护应符合该规范的要求。

二、通信局(站)的外部防雷装置

通信局(站)是所用通信站型的统一称呼,对于通信局(站)的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是布置在建筑物(通信大楼等)上或铁塔上,而接闪器往往采用单支接闪杆的。

1、综合通信楼的外部防雷装置

综合通信楼建筑的外部防雷装置除应满足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外,我国国家标准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还做出了如下表2-1中的规定。

2-1GB 50689对综合通信楼直击雷的防护要求

2、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防护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应根据地网的雷电冲击半径、浪涌电流就近疏导分流。依据GB 50689,其直击雷的防护应遵循下表2-2的规定。

2-2: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防护要求

3、微波站的直击雷防护

对于微波站的直击雷的防护,根据GB 50689的要求,应满足下表2-3的规定。微波站往往是有一定高度的铁塔的。

2-3:微波站的直击雷防护要求

4、小型通信站的直击雷防护

小型通信站应包括室外站、边际站、无线市话站以及其它小型无线站点。依据GB 50689,其直击雷的防护应遵循下表2-4中的6条规定。

2-4:小型通信站的直击雷防护要求

三、通信设备的直击雷防护

在通信系统中,有不少通信设备和设施,是安装使用于室外的,极易遭受到直击雷的危害。因此,为了防止这些室外设施免遭直击雷,我国相关规范要求,其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尤其是移动通信基站的室诸如天线、馈线、RRU等,都是安装在室外且往往安装在高处,如楼面上、铁塔上等,极易遭受直击雷的雷击。因此,我国相关规范要求,移动通信基站室外设备(天线、馈线、RRU等)应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该保护范围的确定,在工程实际中,是以避雷针尖为视点向下俯视45°角的范围内(锥面以下部分)均属于保护范围。安装在抱杆上的基站设备,抱杆若再楼面,抱杆底脚应与建筑物的避雷带电气连通;若为落地抱杆底部应做接地装置。

欲进一步了解雷电流参数的请进入

艾默生UPS
© 2004-2025 通信人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6113876号 网站技术: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