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数字微波技术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安排了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的数字微波传输网络的建设,由刚开始的PDH微波到SDH微波、以及到IP分组微波。因此,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计规范是为传输数字信息的微波接力系统的工程建设而编制的,以适应其数字微波传输网络的工程建设需要。我国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计规范是从1994年开始编制的,根据数字微波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多次的补充和修订。基本情况如下:
1、1994年版本:YD 5004-1994,PDH微波
当初的邮电部,为了适应我国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由于起步建设的是PDH微波,所以于1995年1月5日发布了YD 5004-1994《数字微波(PDH)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邮部[1995]23号),并于同年的3月1日开始实施。当初是以强制性标准发布的,该标准后在2016年1月1日被YD/T 5088-2015所代替。
该规范适用于新建PDH制式的数字微波接力通信工程设计,包括大、中、小容量的长途干线数字微波工程和专用通信网数字微波工程,以及本地通信网的交换机之间和交换机至用户之间的数字微波中继线设计。上述项目的扩建、改建工程设计也可参照执行。由于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的设计规范是第一次编制,所以对该规范的有关编制说明详见下表1-1中。
表1-1:YD 5004-1994的相关编制说明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有5章,其章与节的名称汇总在下表1-2中。内容中依据ITU-T与ITU-R建议给出了系统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及基于64kbit/s业务误码性能指标,也给出了电视的假设参考通道,但误码性能指标待定。同时内容中给出了微波站机房建筑的要求。
表1-2:YD 5004-1994的目录
2、1996年版本:YD 5019-1996,SDH微波
随着SDH制式的微波的普及应用,制定其SDH微波的工程设计规范则势在必行。于是原邮电部于1996年5月9日又发布了YD 5019-1996《同步数字系列(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邮部[1996]555号),同年7月1日开始施行。此时,YD 5019-1996与YD 5004-1994并存,类似于数字微波系统设计规范的系列标准。YD 5019-1996后在2000年10月1日被YD/T 5088-2000所代替。
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所以为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也视为正规标准。该规定是根据邮电部设计院在工程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多年来的微波传播研究成果,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ITU-T和ITU-R有关建议制定的。它适用于包括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各种容量的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适合于长途干线、省内支线和专用网应用。其改建、扩建的SDH微波网也可参照执行。
该规定的主要内容有4章组成,其章与节的名称汇总在下表2中。之所以少了一章,与表1-2相比,是没有了微波站机房建筑的具体设计要求,只是提出可参照YD 5004-1994执行。由于是第一次规定SDH微波,所以其该规定由以下特点:第一,系统假设参考数字通道是依据ITU-T G.826建议,并给出了基于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业务的误码性能指标。但它给出的国内假设参考通道是由长途通道(3250km)、中继通道(100km)和接入通道(100km)三部分组成,因此其误码性能指标也是以此进行分配的,且分配策略与距离无关,其配额取值均为常数。第二,系统的映射可在139264kbit/s和2048kbit/s两种速率上进行,其容器为C-4和C-12,特殊情况可采用C-3(34368kbit/s)容器,但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容量系列规定了有STM-4,但当时在技术上尚难实现。第四,工作频段使用了3.4GHz~23.6GHz范围内的11个频段。在无线指标设计要求(路由与断面等)与YD 5004基本相同。
表2:YD 5019-1996的目录
3、2000年版本:YD/T 5088-2000,SDH微波
在YD 5019-1996年版本几年的试行后,SDH微波技术及工程实践相对成熟,暂行规定有条件转正,需要对YD 5019-1996进行修订。于是,原信息产业部在2000年7月13日发布了YD/T 5088-2000《同步数字系列(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信部规[2000]663号),此时变为推荐标准,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YD 5019-1996。该标准后在2006年10月1日又被YD/T 5088-2005所代替。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各种容量的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适合于省际干线、省内干线、支线和专用网应用(注意这里的表述与YD 5019有所不同)。其改建、扩建的SDH微波网也可参照执行。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也是4章,其章与节的名称汇总在下表3-1中;与表2相比,其内容组成基本相同,只是在第3章少了“容量系列”一节。修订后的版本,与上述的老版本所表述的内容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详见下表3-2中的9项,比如国内假设参考通道的组成由三部分变为四部分,包括长度的变化,等等。
表3-1:YD/T 5088-2000的目录
表3-2:YD/T 5088-2000与YD 5019-1996相比的主要变化
4、2005年版本:YD/T 5088-2005,SDH微波
2006年,信息产业部又对2000年版的规范进行了修订,在2006年7月25日发布了YD/T 5088-2005《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信部规[2006]469号),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同时废止了YD/T 5088-2000。该标准后在2016年1月1日被YD/T 5088-2015所代替。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各种容量的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适合于省际干线、省内干线、本地网微波传输和专用网应用。其改建、扩建的SDH微波网也可参照执行。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又变为5章组成,其章与节的名称汇总在下表4-1中;与表3-2相比,又恢复增加了“微波站安装设计要求”一章。修订版只是对2000年版进行了部分的修订,两者相比的变化具体详见下表4-2中的7项,。
表4-1:YD/T 5088-2005的目录
表4-2:YD/T 5088-2005与YD/T 5088-2000相比的主要变化
5、2015年版本:YD/T 5088-2015,TDM微波和IP分组微波
2005年版本经过近10年的施行,期间微波通信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波通信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发生了更新,因此工信部在2015年对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于2015年10月10日发布了YD/T 5088-2015《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工信部2015年公告第63号),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废止了YD/T 5088-2005和YD 5004-1994两个标准。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TDM业务和IP分组业务两种模式,涵盖这两种模式中各种比特速率容量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适合于省际干线、省内干线、本地网微波传输、本地接入和专用网应用。该规范的内容也是由5章组成,与表4-1相比,只是组成中某些节进行了调整或增删,具体对比详见下表5-1。YD/T 5088-2015与YD/T 5088-2005的主要变化归纳在下表5-2中,在规范的最后所附《修订、补充内容一览表》中有逐条的YD/T 5088-2015与YD/T 5088-2005的变化对比。若详细了解YD/T 5088-2015规范具体内容的请具体查阅下附件。
表5-1:YD/T 5088-2015的目录
表5-2:YD/T 5088-2015与YD/T 5088-2005相比的主要变化
附件:YD/T 5088-2015《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欲进一步了解YD/T 5088-2015相关内容介绍的请进入:路由与断面的技术要求;设备安装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