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 G.826建议有别于G.821建议其中最主要一点是由比特误码扩充引入了码组误码的概念和要求。
G.826建议对码组(Block)的定义是一组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其中的每一比特属于并且只属于一个码组。当同一组内的比特中有一个或多个比特出现误码时,就称该码组为误码组(EB)。采用以码组为基础规范误码性能参数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进行不停业务监测(ISM,In Service Monitoring)测试。在有些情况下,网络运行不能提供直接获得性能参数的基本事件时,也可采用中断业务(OoS,Out of Service)测试或其他规定的测试,以检验是否符合该建议。对于SDH信号来讲,其帧结构是9行×270 N列的块状结构,信号自左至右逐比特、逐行传输,直至整个9×270 N个字节都发送完再转入下一帧,如此一帧接一帧地传送,每秒传送8000帧。该比特流及其分组如图1所示,并采用以下定义:M为每秒的码组数,即将每秒的比特流分成M组;B为每秒的比特数,与线路(或通道)速率有关;△t为每个码组占据的时间,等于(1/M)s。通常考虑△t1=△t2=…=△tM=△t,即等间隔分组。当然,对不同的通道由于速率不一样,△t的取值也不一样。
图1:比特流分组的图解示意图
建议中定义的码组长度随通道的比特率不同允许有一个范围。表1给出适用于各种比特率的每一码组内比特数的范围。
表1:端到端27 500km高比特率国际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
由于误码性能参数的测试是以码组为基础的,故确定码组的长度及其大致范围,无论是对测试的精确度、置信度,还是对测试仪表的研制都至关重要。一般较低比特率时码组持续时间应长,较高比特率时码组持续时间应短。利用差错检测码(EDC),例如借助循环冗余校核码(CRC)、比特交织偶校验码(BIP),可对码组内的所有比特进行监测,因为CRC或BIP码本身就是码组内的一部分。为了达到不停业务监测的目的,并达到较高的准确性,假定在误码符合泊松分布的条件下,通过EDC码检测出误码事件的概率应不低于90%(最初定为75%)。目前采用的CRC-4和BIP-8就属于EDC码。SDH通道开消(销)中的BIP-X属于单个监视码组,其中X中的每一比特与所监视的信息比特构成监视码组。只要X中任一偶校验组不符合校验要求,就认为整个码组是误码组。在G.826中PDH通道不停业务性能监测的码组长度详见下表2(表1/A2-G. 826)。
表2:PDH通道ISM性能监测码组长度
对于2048kbit/s通道,CRC-4码组长度2048=8×256bit,是一个子复帧(SMF)的长度。它相当于将2048kbit/s分为1000组,每组2048bit,或△t=1ms。对于ISM测试仪表来讲,相当于取样观测时间(开闸时间)为l ms,自然比T0=1s的测量更精确细致,更能反映出误码的分布特性。
根据建议G.709,SDH通道ISM性能监测的码组长度详见下表3。
表3:SDH通道ISM性能监测码组长度
欲更多了误码性能指标参数的定义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