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re)是指在所考虑的波长上只能传导一个束缚模的光纤。我们通信常用的单模光纤,根据其技术特性,目前ITU-T将其命名为六种;IEC进行了分类类别的命名,即为B1~B6(并有其子分类,但无B3)。在我国,关于通信用单模光纤特性的规范,是在1988年开始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9771.x系列标准所规范的,下述就其发布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欲详细了解单模光纤分类类别的请进入。
众所周知,光纤的标准规范,在国际上主要是由IEC制定的,IEC的有关光纤的标准编号为IEC 60793-2-x,是系列标准规范。ITU-T结合通信网络用的特点,参照IEC的单模光纤规范,而制定了相应的单模光纤的建议,主要是ITU-T的G.65x系列建议。ITU-T对于各种类单模光纤,主要是依据其色散特性及弯曲损耗特性等,命名了专门的光纤名称,而且在不断的技术更新与修订,旨在保持该光纤在不断发展的高性能光传输系统领域的持续商业成功。在我国,国家标准GB/T 9771.x系列对单模光纤的特性做了规范,它主要是依据ITU-T建议,并部分特性参照了IEC的相关规范,同时结合我国通信光传输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且版本也在随之地不断更新的。
欲更多了解我国多模光纤GB/T 12357.x系列标准介绍的请进入。
一、第一个版本:88年版本(不分系列)
在1988年9月5日,由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单模光纤特性的第1个版本,即GB 9771-88《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于1989年的4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次发布并没有按系列标准编号发布。该标准只是参照ITU-T G.652建议编制的,即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该标准适用于零色散波长在1300nm附近用在1300nm波长区最佳的B1类单模光纤。
标准给出了通信用B1类单模光纤的几何和光学特性要求、传输特性及其分级、机械特性及其分级、温度特性及其分级、制造长度等部分的要求。由于是第一次发布,其标准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内容共有2页,仅仅是给出了相应部分的指标要求及分级。
二、第二个版本:2000年版本(系列标准的第1~5部分)
1、标准的基本情况
由于ITU-T又陆续发布了新建议种类的单模光纤,且有的建议已进行了多次修订。因此在2000年,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将GB 9771按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总共发布了5个部分的标准,即规范了5个种类的单模光纤特性,其有些特性也参考了IEC规范。修订后变为推荐性标准;即GB/T 9771.x-2000《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它们是2000年10月17日发布,2001年6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代替了GB 9771-88。
这5个部分的系列标准,对应于ITU-T的4个建议,其中将G.652单模光纤按G.652A/ G.652B类和G.652C类分开发布的,具体各部分的情况详见下表2-1,包括单模光纤名称、分类类别代码、对应ITU-T建议的版本等。
表2-1:2000年版本GB/T 9771.x系列标准各部分情况
2、标准的内容构成情况
GB/T 9771.x-2000系列标准对相应单模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及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作出了规范,给出了参数指标值要求。其5个部分的系列标准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组成格式,即主要内容是由5章组成,其章节名称详见下表2-2,唯有第4部分增加了一个附录《ITU-T G.653:1997第6.2节译文》(提示的附录)。
表2-2:2000年版本GB/T 9771.x系列标准的目录
三、第三个版本:2008年版本(系列标准的第1~6部分)
1、标准的基本情况
根据ITU-T对于各种单模光纤建议的版本修订和新增,国家标准委对GB/T 9771.x-2000系列标准也再次进行了修订,同时又增加了6部分(即增加了G.656纤),于2008年10月7日发布了GB/T 9771.x-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并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代替了GB/T 9771.x-2000。
修订版本,首先是将原标准名称中的“系列”二字取消了。修订后具体6部分的相关情况汇总于下表3-1中,包括单模光纤名称、分类类别代码、对应ITU-T建议的版本等。
表3-1:2008年版本GB/T 9771.x系列标准各部分情况
2、标准的修订情况
G B/T 9771.x-2008系列标准同样是对相应各单模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及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作出了规范,给出了参数指标值要求,同时增加了光纤特性的测量方法的规定。尤其是前5部分的修订,对光纤几何、光学、传输特性的参数指标值做了较大的修改,其主要变化方面简述详见下表3-2。
表3-2:GB/T 9771.x-2008与GB/T 9771.x-2000修订的主要变化简述
3、标准的内容构成情况
同样,这6个部分的系列标准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组成格式,即主要内容是由5章组成,其章名称变化不大,其节名称有所变化,具体详见下表3-3-1(在各部分中都没有出现附录)。在第5.2节“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中规定了8个参数的指标,其参数名称列于下表3-3-2中。
表3-3-1:GB/T 9771.x-2008的目录
表3-3-2:GB/T 9771.x-2008的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参数名称
四、第四个版本:2020年版本(系列标准的第1~6部分)
1、标准的基本情况
随着ITU-T对相应的单模光纤特性的G.65x建议书的修订,十多年后我国的GB/T 9771.x系列标准也随之再次进行了修订,在2020年6月2日发布了其第4个版本,GB/T 9771.x-2020《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标准。GB/T 9771.x-2020是对GB/T 9771.x-2008的6个部分的修订,并于202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将同时代替了GB/T 9771.x-2008系列。本次不含第7部分GB/T 9771.7-2012。2020年版本,各部分标准的名称保持与2008年版本的名称一致。修订后具体6部分的相关情况汇总于下表4-1中,包括单模光纤名称、分类类别代码、对应ITU-T建议的版本等。
表4-1:2020年版本GB/T 9771.x系列标准各部分情况
2、标准的修订情况
GB/T 9771.x-2020是对GB/T 9771.x-2008的修订,两者相比,其各部分修订的主要技术变化汇总于下附件中。
附件:GB/T 9771.x-2020与GB/T 9771.x-2008相比修订变化的内容
3、标准的内容构成情况
GB/T 9771.x-2020系列标准规定了相应单模光纤的分类(某些部分没有此项)、修约规则、要求和试验方法;它们的主要内容都是由7章和1个资料性附录所组成,其章、节与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4-3(GB/T 9771.1和GB/T 9771.3无“分类”一章)。
表4-3:GB/T 9771.x-2020系列标准的目录
五、关于标准的第7部分:
1、标准的基本情况
ITU-T 在2006年12月14日首次批准发布了G.657建议《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主要是针对接入网环境用光纤(分类类别代码为B6)。于是,在2012年,我国也首次转化了相应该光纤的国内标准,即GB/T 9771.7-2012《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根据ITU-T G.657建议的修订情况,我国也随之对GB/T 9771.7在2022年进行了第1次修订,发布为《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为此,下表5-1给出了该部分标准的基本情况,包括标准编号与标准名称、发布日期与实施日期、标准的概要与适用范围等。另外,GB/T 9771.7的2012年版本和2022年版本分别参照的是ITU-T G.657建议的2009年版和2016年版本。
表 5-1: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GB/T 9771.7)标准的基本情况
2、标准的修订情况
GB/T 9771.7-2022代替了GB/T 9771.7-2012,并与其相比,修订时除结构上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的技术变化汇总与下表5-2中。
表 5-2:GB/T 9771.7-2022对GB/T 9771.7-2012修订的主要变化内容
3、标准的内容构成情况
GB/T 9771.7-2012的主要内容是由6章所构成;GB/T 9771.7-2022的主要内容是由7章和1个资料性附录所构成;只是多了一章“修约规则”,其它章节名称两者基本相同。为此,这里只列出GB/T 9771.7-2022的章节和附件的名称,如下表5-3所示。
表 5-3:GB/T 9771.7-2022标准的目录
欲详细了解上述相应种类单模光纤特性GB/T 9711.x系列标准具体条文内容的请进入下表的链接,在链接处也还以看到ITU-T G.65x建议书当前最新版本内容的介绍。
组成序号 |
光纤名称 |
ITU-T建议 |
类别代码 |
链接 |
第1部分 |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2 |
B1.1 |
|
第2部分 |
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4 |
B1.2 |
|
第3部分 |
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2 |
B1.3 |
|
第4部分 |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3 |
B2 |
|
第5部分 |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5 |
B4 |
|
第6部分 |
宽波长段光传输网用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G.656 |
B5 |
|
第7部分 |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
G.657 |
B6 |
欲进一步了解单模光纤通信行业标准情况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