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固定无线接入(FWA)系统的一种,由于其射频工作在3.5 GHz频段,该系统可以为通信用户提供语音和窄数据带业务的接入。我国通信行业工程建设标准YD/T 5097-2005《3.5 GHz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规范了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建设要求(该系统没有发布验收规范标准)。相对来讲,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组网应用较少,所以该工程建设标准至今没有修订。下述依据YD/T 5097-2005标准,对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建设要求做一简要介绍,若要详细了解的请查阅下附件。
附件:YD/T 5097-2005《3.5 GHz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欲具体了解固定无线接入(FWA)系统介绍的请进入。
欲更多了解固定无线接入(FWA)系统工程建设标准情况的请进入。
一、系统组成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FWA,Fixed Wireless Access)系统主要由中心站(CS),终端站(TS)和网管系统组成。特殊情况下,可用接力站(RS)进行中心站信号中继(工程实际使用中较少)。中心站逻辑上由中心控制站(CCS)和中心射频站(CRS)构成。中心控制站可控制多个中心射频站,宜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合理选取。终端站置于用户驻地,由业务控制部分和射频收发部分组成,终端站一般采用小口径的微波定向天线。接力站应根据中心站覆盖情况合理选取。网管系统一般基于SNMP网络管理协议,可通过专用帧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其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参考模型通常符合下图1的要求。下表1汇总了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具体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等应符合的标准。
图 1: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参考模型
表 1: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符合的标准
二、系统的无线性能及组网
1、系统的无线性能要求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的双工通信方式有FDD和TDD两种。根据我国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目前工程设计中常采用FDD方式。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多址接入方式目前有TDMA和CDMA两种。不同的多址方式对用户端容量(或可称为带宽)的影响是不同的。系统带宽由各用户端共享,用户端带宽是动态的。
因我国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并没有进行标准化,目前的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间接口都是各厂商开发的专用接口。然而,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已指配了其使用工作频段,终端站发射频段为3 400~3 430 MHz(上行);中心站发射频段为3 500~3 530 MHz(下行)。采用的载波带宽多为3.5 MHz或1.75 MHz。
欲详细了解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特性要求的请进入。
2、系统的覆盖与组网要求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覆盖预测应估计系统视通要求对覆盖可通率(中心站覆盖区域内与中心站可视通的建筑占覆盖区域内所有建筑的百分比)的影响。为避免系统内干扰,个别扇区通常通过中心站发射功率控制、天线下倾等方法控制覆盖半径。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采用多扇区蜂窝覆盖方式组网,多扇区蜂窝覆盖可有效利用频率,扩大系统容量。中心站根据采用天线的不同,可划分为15°、22.5°、30°、45°、60°、90°的扇区,工程建设初期宜采用90°或60°的扇区。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无线信号空间传输,实际上是高频微波传输。雨衰对其的影响,与雨衰对一般高频微波传输性能的影响完全一致。其特性可遵循GB/T 14617.3《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 第三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实际上7 GHz以下频段的雨衰很小,在工程设计中可忽略。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通常支持上行自动发射功率控制技术(即ATPC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地降低雨衰对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影响。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高频微波传输信号,目前采用的调制方式不作强制要求,非OFDM调制方式下应满足视距传输要求。中心站与终端站之间宜视通。微波线路余隙应大于第一费涅尔区半径,其微波线路余隙和第一费涅尔区半径的计算应参考GB/T 14617.3。
欲详细了解国家标准GB/T 14617.3具体要求的请进入。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扩容方式包括扇区分裂、叠加可用频率和增加中心站等。在建设初期可优先考虑增加中心站的扩容方式,后期建设可依据实际考虑其他扩容方式。
三、系统支持的业务要求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支持的业务目前主要包括:
1、Internet接入
用户驻地网(CPN)通过本工程终端站,经无线网络接入建设单位城域网,通过ISP接入Internet,如图3-1所示。
图3-1:Internet接入业务实现方案示意图
2、LAN互连/VPN
局域网互联存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ATM PVC方式;二是IP VPN方式。其具体互联要求详见下表3-2;其LAN互连/VPN业务实现方案如图3-2所示。
表 3-2:局域网互联的两种方式
图 3-2:LAN互连/VPN业务实现方案示意图
3、IP电话
在LAN互联的基础上,通过IP电话软件可实现PC-to-PC的IP电话,同时也可通过IP电话网关、IP电话服务器和关守实现Phone-to-Phone的IP电话。商用IP电话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IP电话骨干网的具体情况。
欲具体了解IP电话应用介绍的请进入。
4、会议电视
会议电视有两种类型:H.320会议电视系统和H.323会议电视系统。如用户需要H.320会议电视系统,通常采用带宽出租的方式实现MCU之间的El电路连接;如用户需要H.323会议电视系统,通常基于局域网互联,实现IP连接,以实现H.323会议电视系统,如图3-4所示。
图3-4:会议电视业务实现方案示意图
5、专线接入/带宽出租
如系统支持ATM技术,建议用ATM PVC CBR(AAL1)实现,否则采用3.5 GHz无线接入系统本身支持的E1电路连接方式,如图3-5所示。
图3-5:专线接入/带宽出租业务实现方案示意图
6、DDN接入等。
对于IP业务类型分类是由采用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逐渐过渡到基于服务等级协议(SLA)的区别业务模型(Diff-serv)。当若IP骨干网升级到MPLS,采用MPLS QoS机制。根据Int-serv的定义可以采用以下三种业务类型:保证型业务;控制负载型业务;尽力而为型业务。对需质量保证的IP业务,通常采用数据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IP QoS控制指标。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络侧接口由中心站设备提供,网络接侧口用于与骨干网络连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传输系统与城域网边缘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系统的用户侧接口由终端站设备提供。
欲更多了解系统接口配置要求的请进入。
四、系统带宽配置要求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上下行的数据带宽可以不同。既可采用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又可采用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上下行数据带宽之和称为吞吐量)。对于纯数据业务,宜采用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对于电路业务,宜采用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根据设备制式的不同,动态数据带宽分配的方式也不同。系统通常支持下行数据带宽的动态分配。对数据业务,动态带宽分配带来的带宽增益比宜按4﹕1~10﹕1。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网络设计时,宜考虑系统普遍采用动态数据带宽分配(可基于帧、基于信元等技术)、系统具有统计复用功能和IP业务的上下行不平衡性及突发性等因素对IP业务进行带宽等效。考虑到目前尚无对数据业务,特别是对IP业务的业务量进行预测的成熟方法,TDMA系统容量的取定通常应遵循下表4所示的原则。
表 4:TDMA系统容量取定通常应遵循的原则
五、系统的网管及同步
目前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管系统通常为网元管理系统。通过内部专用一对多信道进行中心站与终端站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网管平台既有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也有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工作站。其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要求通常满足表5的要求。
表5: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管系统功能要求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设备同步方式应满足:中心站从来自传输设备的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终端站是通过系统内部运行机制提取时钟定时信号的。
欲进一步了解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26GHz)工程建设要求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