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是一个专门研究非电离辐射(NIR,Non-Ionizing Radiation)对人类健康不利影响的一个国际研究机构,无线电电磁辐射就属于非电离辐射。随着公众对电磁场中人体健康影响的关注,ICNIRP于 1998 年起开始发布人类曝露于最高达 300 GHz 的时变电磁场的导则(或称指南),该导则并推荐其电磁辐射暴露安全限值。ICNIRP发布的该导则应是一种标准,它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具有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基于此导则,众多科学机构展开了电磁场应用技术及电磁场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依据ICNIRP推荐的电磁场安全限值,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国内的暴露限值要求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以旨在保护人们和环境免受电磁辐射的不利影响。
欲详细了解关于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介绍的请进入。
目前,从1998年以来,ICNIRP已发布了三个版本的电磁场暴露安全导则,分别是1998年版本、2010年版本和2020年版本,这三个版本针对的不同的电磁频谱频段。因为不同频段频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影响是不同的。下述对这三个版本的导则情况给以介绍。
欲详细了解ICNIRP机构介绍的请进入。
一、导则的基本情况
1、目的与范围
ICNIRP目前发布的三个版本电磁场暴露安全导则,其全称是《限制暴露于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的导则》(每个版本的名称稍有不同),三个版本侧重于不同的电磁频谱频段。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导则来限制EMF(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防止已知的各种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影响。使其免受由于短期和长期、连续和不连续的射频电磁场曝露造成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描述了EMF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的研究;给出了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基本的暴露标准以及用以评估实际危害的导出限值。导则适用于职业人员和一般公众的暴露。
2、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
首版1998年版研究的电磁频率范围为300GHz及以下频段。300GHz即ITU-R《无线电规则》规划的极高频(EHF)频段的最高频率。300GHz及以下(即毫米波以下)的无线电频率是无线电通信的主力频段,各种常使用的无线电业务的通信系统都集中在这个频谱范围。另外,交流输变电设备所产生电磁辐射又发生在1Hz~100kHz的范围内。因此,该频段范围300GHz及以下频率范围成为ICNIRP发布的1998年版本电磁场安全导则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3、ICNIRP导则2010年版本
2010年版本研究的是暴露在电磁谱低频,即1Hz~100kHz频段的EHF的人体提供防护的导则。超过100kHz就需要考虑发热等效应,但是在考虑低频对神经系统的效应和和高频效应的防护,2010年版本导则将频率延伸到10MHz,以覆盖该频率范围内的神经系统效应。对于电磁谱低频的1Hz~100kHz频段,无线电通信主要用于长波通信,用于长距离的点对点通信,大多数无线电业务很少使用该频段。该频段的电磁场源主要来自于交流电系统,包括各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系统;以及各种电器设备(如家用或公用电器)。因此,该频段范围成为ICNIRP发布的2010年版本电磁场安全导则所研究的重点。
4、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
ICNIRP的2020年版本导则事实上是对1998年版导则的修订,由于100kHz以下频率范围的内容已包含在2010年版本内,所以本次修订的内容是包含100kHz~300GHz频率范围的内容。因此,2020年版本导则更新了 1998 年版导则中100kHz~300GHz频率范围的射频电磁场部分内容。
欲详细了解ICNIRP的2020年版本导则解读的请进入。
二、三个版本导则之间的替代关系
ICNIRP 的三个版本导则的替代关系详见下表3。由表可知,1998 年版导则的内容已被后两个版本完全取代了。虽然这些版本的导则是基于反映当前最好科研水平的成果,但它们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对制定暴露限值产生影响。因此,随着相关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进步,ICNIRP 的电磁场安全导则将定期修订和更新。
表 3:ICNIRP 的三个版本导则的替代关系
2020年版本导则和1998 年版导则可以从保护系统的整体方法以及限制本身进行比较。总体方法包括范围、所考虑的不良健康影响类型、保护系统内置的透明度、用于设定限制的数量以及为提供保护而确定限制的方式等问题。相反,这些限制是这种整体方法的结果-它们是一组不应超过的RF EMF值,以确保免受不良健康影响。2020年版本导则整体方法和限制本身是分开考虑的。但两个版本的具体限值没有变化。下附件2汇总了导则的2020年版和1998年版之间的差异。
附件 2:ICNIRP导则的2020年版和1998年版之间的差异
三、导则的内容组成
1、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
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是成立于1992年的ICNIRP,经过调查研究各种形式的非电离辐射(NIR)可能带来的危害,首次发布的《限制暴露于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的导则(到达300GHz)》。它制定了有关NIR暴露限值的国际导则,并处理与NIR防护相关的各方面问题。NIR暴露限值包括基本限值和导出限值,适用于职业人员和一般公众的暴露。这些限制对时变EMF暴露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水平。该导则的不要内容是由9章和1个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1。
表 3-1: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的目录
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三十多年来,一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极力推荐,被国际各国所广泛参照,制定的EMF暴露限值为世界人民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水平。目前它的内容已经被更新并被后续版本所取代了。若要详细了解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具体内容的可查阅下附件3-1,以供了解。
附件 3-1:《限制暴露于时变电场和磁场的导则(300GHz及以下)》(1998)
2、ICNIRP导则2010年版本
ICNIRP导则2010年版本是ICNIRP专门关于低频段(1Hz~100kHz)电场和磁场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发布名称变为《限制暴露于时变电场和磁场的导则(1Hz~100kHz)》,该导则的内容替代了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中低频部分的相关内容。该导则的主要内容是由12章和2个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2。若要详细了解ICNIRP导则2010年版本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3-2。
表 3-2:ICNIRP导则2010年版本的目录
附件 3-2:《限制暴露于时变电场和磁场的导则(1Hz~100kHz)》(2010)
3、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
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限制暴露于电磁场的导则(100kHz~300GHz)》是对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中100kHz~300GHz频段内容的更新,因而代替了1998年颁发的该频段的部分,同时代替了2010年版低频指南中100 kHz~10 MHz的部分。100kHz~300GHz频段被2020年版本称之为射频,是因为该频段容纳了了众多的无线电业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随着移动基站、Wi-Fi、蓝牙等的广泛使用。因此,这些无线电业务的射频电磁场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使得ICNIRP 更新 1998 年版导则中的射频电磁场部分内容势在必行。该导则的主要内容是由5章和2个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3。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对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组成文章内容的结构做了调整,把相关的内容调整到两个附录内,正文重点描述相关限制射频暴露的导则,使得新的导则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表 3-3: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的目录
欲详细了解ICNIRP导则2020年版本译文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另外,上述ICNIRP三个版本导则的中文译文的编译单位和主要人员汇总于下表3-n中。
表 3-n:ICNIRP三个版本导则的中文译文的编译单位和主要人员
四、我国电磁环境限值的国家标准的参照情况
我国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相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一系列国家强制性标准,如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等。它参照的是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为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INIRC)当时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来在2014年对这些标准进行第1次修订时,只保留了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参考了ICNIRP导则1998年版本,并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就具体限值而言要严于ICNIRP导则的要求。
欲进一步了解我国电磁环境限值要求的国家标准情况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