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部署构建,是党和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出的又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它关乎到我国新时代下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高质量、高安全的布局规划。因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如今已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全球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在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以及其它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
一、引述
1、数据、数据中心、算力间关系
“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而“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与管理等则基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它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而数据中心根据其标准机架数的规模,可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和中小型数据中心;当在一地部署多个数据中心时称为数据中心集群。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演进,呈现出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与此同时,算力成为考核数据中心的关键性能指标(KPI)之一。“算力”即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的简称,它是指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实现结果输出的一种能力;进而算力是数据中心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一种能力。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数据中心已构成支撑国家数字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算力已是国家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数据、数据中心、算力网络,助力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发展,奠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驱动着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的进步。
2、“东数西算”工程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量正以指数形式爆炸性产生增长。然而,其一,数据量的增长呈现出东部地区远远大于西部地区的特征,这正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必然结果。其二,众所周知,具有高算力的数据中心又基于高耗能、大场地为代价,而西部地区却具有良好丰沛的环境资源,包括电力资源特别是新能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因此,“东数西算”工程呼之欲出。“东数西算”工程是指: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区计算和处理,对数据中心在布局、网络、电力、能耗、算力、数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的重大工程。
基于“东数西算”工程,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等业务场景,可以通过“东数西算”的方式让东部业务向西部风光水电丰富的区域迁移,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欲详细了解“东数西算”工程介绍的请进入。
3、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鉴于“东数西算”工程,将使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问题势在必行。所谓全国一体化,是指大型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的基础设施的部署建设,应施行国家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布局,打通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在要素与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等全国统一协调,以实现其集约化、规模化;统筹化、协调化;服务化、流通化;绿色化、安全化。确保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的部署、建设与发展。
对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应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创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构建体系,包括数据中心节点(尤其是国家枢纽节点)的布局、数据中心集群的构建。对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是在构建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体系中,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东中西地区及大中小城市协同布局,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以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二、国家政策的规划与引导
对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部署构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发改委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专门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性管理文件,以引导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合理、高效、绿色的部署与构建,这也寓意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国家总体方案。
1、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
在2020年12约23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 [2020] 1922号)。旨在促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数据协同创新,强化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顶层统筹和要素流通。
为了落实《指导意见》(发改高技 [2020] 1922号)的要求,为加快推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算力枢纽体系,于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四部门紧接着又制定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 [2021] 709号)。《实施方案》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进一步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空间。
欲详细了解“发改高技 [2020] 1922号”和“发改高技 [2021] 709号”文件介绍的请进入。
2、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在2023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发改数据 [2023] 1779号)。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几乎同时,在2023年10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六部委,制定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信 [2023] 180号)。旨在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欲详细了解“发改数据 [2023] 1779号”和“工信部联通信 [2023] 180号”文件介绍的请进入。
三、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情况
1、概述
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早在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就开始了“东数西算”工程的调研论证、方案制定,实施部署。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形成了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10个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一些基本情况可详见下表3-1,包括批复情况(文号和时间)与布局情况(地区及名称);下图3-1-1给出了它们的布局示意图。
表 3-1-1: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10个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集群的基本情况
图 3-1: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10个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图
早在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在我国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立4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2022年2月,又批复同意启动建立4个区域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即: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其具体批复的内容详见下附件3。在批复的8个枢纽中明确了各自的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1~2个),每个集群是一片物理连续的行政区域,具体承载算力枢纽内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的作用可见下表3-1-2的描述。
表 3-1-2: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的作用
附件3: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批复文件集
上述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批复同意,标志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集群的部署完成并启动建设;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全面启动。
2、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定位
首次批复启动建立的4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部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重点是发挥本区域在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并对口承接来自内地区域性枢纽的算力需求,如下图3-2所示,但对接的业务详见下表3-2-1的说明。下表3-2-2简述了西部4个枢纽节点的定位。后来批复启动的4个区域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重点发挥本区域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承接本区域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但应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4个区域性枢纽节点的具体定位也见表3-2-2中。
图 3-2:西部枢纽节点与内地区域性枢纽节点的算力需求对接关系
表 3-2-1:西部枢纽节点与内地区域性枢纽节点的算力需求对接的业务说明
表 3-2-2: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定位简述
3、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要求
在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中,共设立了10个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其中是在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枢纽节点中各设有两个数据中心集群。下表3-3-1给出了各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位置及其定位要求;下表3-3-2和表3-3-3分别汇总了各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要求。
表3-3-1: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定位与设立位置
表3-3-2: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目标
表3-3-3: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要求
欲进一步了解数据中心分级分类要求的请进入。
272.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