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是指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区计算和处理,对数据中心在布局、网络、电力、能耗、算力、数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的重大工程。“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从国家战略、技术发展、能源政策等多方面出发,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启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国家工程与战略宏观布局,首次将算力资源提升到水、电、燃气等基础资源的高度,统筹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助力我国全面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工程的因由与意义
“东数西算”工程产生的最直接原因表现在: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产生量正以指数形式爆炸性增长。然而,其一,数据量的增长呈现出东部地区远远大于西部地区的特征,这正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必然结果。在2022年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 EFLOPS。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这些几乎都是基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其二,众所周知,具有高算力的数据中心又基于高耗能、大场地为代价,以2017年为例,在如此规模的数据中心的数量下(当时在用数据中心28.5万个,机架总规模479万架),其全年耗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约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而西部地区明显具有良好丰沛的环境资源,包括电力资源尤其是新能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却有待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与利用。其三,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数据中心已构成支撑国家数字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算力已是国家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如此重要的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势必应有高安全可靠性来保障,过于集中在东部地区显然带来隐患。因此,“东数西算”工程呼之欲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既有效解决了上述主要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更带来更多的益处,下表1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负责人给出的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所带来的战略益处。
表 1:“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意义
欲更多了解“东数西算”工程意义解读的请进入。
二、工程的部署发展阶段
1、调研论证与方案制定阶段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转型、加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的安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技术支持单位,从2018年开始对“东数西算”工程进行课题研究,当时称之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架构、规划布局、实施路径等,形成了政企协同推进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算力网络布局方案、“东数西算”实施路径等系列研究成果。这期间,国家发改委曾多次组织现场调研会、研讨会、交流会、发布会等活动,期间的相关大事记详见下表2-1中。
表 2-1:“东数西算”工程调研论证与方案制定阶段大事记
2、决策部署与开始启动阶段
经过上述周密的调研论证与方案定制的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工信部等相关行政部门开始印发系列规范性文件,正式部署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开启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决策与方案的部署。此阶段的大事记主要包括:
其一,在2020年12约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国家能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 [2020] 1922号);为了《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于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四部门紧接着又制定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 [2021] 709号)。至此,预示着“东数西算”工程中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方案已部署完成,并开始启动。
欲详细了解“发改高技 [2020] 1922号”和“发改高技 [2021] 709号”文件介绍的请进入。
其二,2021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发文,批复同意在我国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立4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2022年2月7日,又批复同意启动建立4个区域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即: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至此,预示着“东数西算”工程布点布局的已部署完成,开始启动。
欲详细了解批复文件内容的请进入。
其三,在2023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发改数据 [2023] 1779号)。几乎同时,在2023年10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息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共六部委,制定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信 [2023] 180号)。至此,预示着“东数西算”工程中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方案已部署完成,并开始启动。
欲详细了解“发改数据 [2023] 1779号”和“工信部联通信 [2023] 180号”文件介绍的请进入。
3、建设实施阶段
经过上述决策部署阶段,“东数西算”工程构建的总体方案已落地,8个枢纽节点均可正式迈入建设实施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并制定了具体的总体建设思路,详见下表2-3-1。根据上述发改委等国家部门所颁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8个枢纽所在地的政府也立即结合本省的实际,制定了落实推动“东数西算”工程的具体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下表2-3-2列出了具体情况介绍,包括发布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文号和内容简介。下表2-3-3汇集了8个枢纽节点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突出大事记(截止到2024年),以供了解“东数西算”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
表 2-3-1:“东数西算”工程的总体建设思路
表 2-3-2:8个枢纽节点所在地政府落实推动“东数西算”工程的相应文件情况
表 2-3-3:8个枢纽节点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大事记
三、“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成果
1、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的全国一体化部署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对于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的部署构建,采用了全国一体化的部署方案,即实施国家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布局,打通跨地区、跨行业、跨层级,在要素与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等全国统一协调,以实现其集约化、规模化;统筹化、协调化;服务化、流通化;绿色化、安全化。
其一,首先是实现了数据中心的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深化政企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在全国形成包括“数网”体系、“数纽”体系、“数链”体系、“数脑”体系和“数盾”体系的组合体,具体详见下表3-1-1的描述。
表 3-1-1:关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组合体
欲更多了解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总体框架介绍的请进入。
其二,加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算力资源的顶层设计,实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构建(基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全国算力资源统一接入与调度。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是一个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它可以形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大一体化统筹。下表3-1-2给出了实现五大一体化应采取的举措。
表3-1-2:全国一体化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五大一体化的举措
欲详细了解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算力网络介绍的请进入。
2、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布局
基于数据中心的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东数西算”工程形成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布局,即布局了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各自承担着相应的功能。其中,包括宁夏、内蒙、贵州、甘肃4个西部枢纽节点;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4个内地区域性枢纽节点。每个枢纽节点设置1~2个数据中心集群,目前共有10个数据中心集群,据此,对于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国家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新的地方。下表3-2列出了8个枢纽节点及10个数据中心集群的基本情况,包括枢纽节点名称、对应的数据中心集群名称及其起步区边界。
表 3-2: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基本情况
欲详细了解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介绍的请进入。
“东数西算”工程,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形成数据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全国性要素市场,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欲进一步了解我国数据跨域流通总体框架介绍的请进入。